当前位置: 首页 >  焦点 >  >  详情
68元就能买山寨协议?别让“纸面就业”耽误学生
2023-07-27 20:37:44    来源:视觉中国"},{"type":1,"value":"因此,对“纸面就业”尤其是就业数据造假必须“零容忍”。就在上个月,教育部开会要求全国各地高校“坚持实事求是,对任何形式的弄虚作假行为,坚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尤其是要落实“四不准”的要求:“不准以任何方式强迫、诱导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不准将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发放与毕业生签约挂钩,不准以户档托管为由劝说毕业生签订虚假就业协议,不准将毕业生顶岗实习、见习证明材料作为就业证明材料。”教育部还表态,要对违规者严肃追责和问责。"},{"type":1,

摘要


(资料图)

中青评论

对“纸面就业”尤其是就业数据造假必须“零容忍”。

日前,《北京青年报》曝光了一些高校毕业生存在的“纸面就业”现象。所谓的“纸面就业”,指的是一些大学生并没有真正就业,而是假装找到了工作。为此,一些学校甚至制造虚假的就业数据。比如,一些高校将三方协议的签约率要求“层层传导”,有的辅导员为了“方便”学生,直接代其“网签”。甚至有商家为了帮助毕业生“假就业”,提供付费“盖章”服务,在假装就业的利益链上,竟然还产生了一套“盈利模式”。

就业情况造假的现实危害性,绝不容小觑。首先,它会制造“虚假繁荣”,让老师、学校乃至就业市场对就业形势产生误判。虽然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很大,让一些人焦虑不安,但不顾事实、刻意造假,即便一时麻痹了人们的神经,迟早也会引起更大的麻烦。再者,一所高校的就业情况,直接关联着它的社会形象,而“纸面就业”则会严重损害高校的公信力,长远来看,更加不利于高校招生,也无助于高校的发展。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因此,对“纸面就业”尤其是就业数据造假必须“零容忍”。就在上个月,教育部开会要求全国各地高校“坚持实事求是,对任何形式的弄虚作假行为,坚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尤其是要落实“四不准”的要求:“不准以任何方式强迫、诱导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不准将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发放与毕业生签约挂钩,不准以户档托管为由劝说毕业生签订虚假就业协议,不准将毕业生顶岗实习、见习证明材料作为就业证明材料。”教育部还表态,要对违规者严肃追责和问责。

应当说,政策的要求是严格的,理念是清楚的,但在现实中,仍有一些高校存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念头,不仅不严格落实教育部门的要求,还“别出心裁”地搞出各种“纸面就业”的办法,试图逃脱监管部门的法眼。但是,这损害的是学生的切身权利,岂能被容忍?在这背后,有很多被掩盖和压抑的声音,需要被认真倾听。此次媒体曝光相关问题,掀开了部分高校就业情况造假的冰山一角,发出了不少大学生的真实心声,并受到社会关注和热议。

曾有从事高校就业工作的朋友,向笔者倾诉,其实他们也承受着来自上级的巨大压力。如果完不成上级安排的“代签”任务,不能让学校的就业数据在纸面上“好看”,他们也会被施压,影响工作业绩。在上述报道中,有老师就千方百计地劝告学生,希望他们迅速签订“三方协议”。这与其说这是在替学生着想,不如说是在方便学校和老师,实际上是一种层层推卸责任的做法,最终承担损失和风险的还是无辜的学生。

还有一些无良商家,也想在伪造就业率的利益场上分一杯羹。在一些老师的“建议”下,学生在网上与一些号称可以提供就业协议的商家展开“合作”,甚至只花68元,就能实现“纸面就业”,成功签订就业协议书。这类商家号称“任选一个公司,网签和盖章都可以,支持电话回访调查、考编政审”,看起来可以蒙混过关,实际上只是与学校玩的“把戏”,是在制造就业情况的“虚假繁荣”。

如果说这类无良商家扮演了制造虚假就业的“渠道”角色,那么为追求就业率不顾手段的观念才是问题的源头,如果能够纠正源头的错误,商家自然也无法借机赚钱了。

对此,一方面,教育部门要继续加强监管和审查力度,严查高校的就业造假行为,对那些明目张胆伪造就业数据和公然要求学生“纸面就业”的高校,就应该“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而不能以就业难为理由,纵容错误行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真切地看到高校在学生就业问题上发愁,以至于要铤而走险、想办法造假的行为背后的真问题:就业困难是一个系统性问题,不能只靠临近学生毕业时“抱佛脚”,而是要在日常教育中,着力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比如,大学要让学生从入学之初,就接受系统的就业指导,尽可能地让学生利用假期,增加实习经历,提高就业竞争力。

让学生看到真实、可靠的就业信息,也有助于他们及时调整思路,在理想与现实之间,选择一条最合适自己的成长之路。

撰文/黄帅

编辑/任冠青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出品

关键词:

上一篇:超强台风将在江西停留12小时!这些列车临时停运
下一篇:站台郭台铭蓝祭党纪!林金结认没错要铡就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