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覆盖2.98亿人次,超过80家保险公司运营共263款惠民保产品。近两年爆发式增长的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惠民保已成为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惠民保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近日,复旦大学联合腾讯微保发布《2023惠民保健康发展十问十答报告》。
【资料图】
这份报告直面惠民保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有关功能定位、运营情况、发展趋势、社会价值等现实问题。报告就惠民保如何定位、惠民保的功能、惠民保如何惠民、惠民保是否健康运营、惠民保如何可持续发展、如何推动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融合、惠民保如何实现城市定制、惠民保的未来形态、惠民保为保险业态优化提供了哪些思路、惠民保为中国现代社会治理作出了哪些贡献等十大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此前,腾讯微保与复旦大学联合主办的“2023普惠医疗保险行业论坛”在深圳召开,来自政府部门、保险公司、惠民保第三方参与平台等近百位人士参加了此次论坛。论坛对惠民保如何在普惠性和商业性之间平衡,未来发展路径等问题开展了深入研讨,也为本次报告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支撑。
低保费低门槛 有效衔接中间断层
为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进一步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机制,加强基本医保、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商业健康保险与医疗救助等的有效衔接。
报告认为,建设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要求完善医疗救助等社会救助、加强基本医保、建立并完善大病保险及其他惠民型补充保险、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并促进各制度的有效衔接。
其中,惠民保本身定位为“补充”保障,在特定的免赔额之上进行比例赔付,是补充而非全覆盖。在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战略中,惠民保是介于基本医保与纯商业健康保险之间,将政府与市场融合的普惠型补充保险产品。
惠民保兼具商业保险与普惠保险属性。对于惠民保的功能,报告指出惠民保已实现了通过低保费、低门槛的方式有效衔接社会保险与传统商业保险的中间断层的基本功能,并通过社商融合方式服务于健康中国战略,协助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高全民风险管理意识和金融素养。
广泛触达与精准转化是惠民保前期宣传获客的主要方式。其中,互联网保险等第三方平台的参与更多发挥了触达与转化的职能。
参与主体协同“多赢” 支持行业可持续发展
据报告所述,惠民保现已覆盖29个省份,截至2022年末,全国共有263款惠民保产品,总参保人次已达2.98亿。
不同地区、不同产品和不同公司惠民保运营存在差别,我国大部分地区惠民保运营健康,但是部分地区也存在运营风险,惠民保的健康运营值得引起业内警惕与关注。
特别是,惠民保可持续发展有赖于政府、保险公司、第三方平台等各参与主体各方的有序合作和价值主张的实现。各参与主体“多赢”是惠民保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实现普惠性与人民性的前提下,兼顾与保障参与主体利益,维护惠民保可持续发展。
腾讯微保董事长周克俊也表示:“惠民保产品的规则、保障的范围、服务的提升、机制的协同、连接效率方面不断地规划好赛道,明确规则,不断地提升,需要更多发挥各个主体的参与和专业性,也需要直面问题,不断地解决问题,推动这个产品更有生命力和获得感,更多地发挥普惠保险的价值。”
在对于如何推动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融合的问题,报告也给出了观点:惠民保是我国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融合的重要创新与尝试,丰富了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内涵。此外,惠民保可积极推动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融合,包括:对基本医保目录的有效衔接和补充,支持药品纳入国家基本医保药品目录先行先试,助力商业医疗保险市场规范与产品创新,支持居民就医压力与费用有效转移。
面对我国幅员辽阔,地区特征与差异明显的国情,报告认为,各地惠民保产品应该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基本医保保障程度和健康卫生水平设计相应产品,更好发挥惠民保功能作用,避免全国各地惠民保产品同质性。我国惠民保目前渐进扩面,地区发展不平衡,城市定制情况在全国范围内存在较大差异,此外,部分城市采用“一城多保”的产品策略利弊参半。
报告呼吁应理性看待惠民保的功能定位、爱心呵护惠民保的健康发展,让惠民保这种由政府支持运用市场力量解决民生保障问题的先进模式在更多的领域探索实践,让商业保险在举国一心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健康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过程中发挥更大力量。
新民晚报记者 谈璎
关键词: